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 > 正文

A股酒业上市公司ESG评级近半为A龙头探索绿色低碳供应链2022-09-19 18:23:16 | 来源:东方财富 | 阅读量:8074 | 

日前,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都传媒集团指导,以万亿新局创造机遇为主题的2022年第七届中国酒业资本论坛将在云端举行。

毫无疑问,当前的酿酒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气候变化和一再爆发的疫情,酒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如何在ESG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所有酒企必须应对的课题

根据美景—蔡中大学绿金所ESG行动组数据查询平台,各品牌价值研究院统计了a股葡萄酒上市公司的ESG评级数据,发现行业的ESG表现普遍良好在39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中,评级为A—或以上的公司有19家,几乎占到一半,在各大行业中也处于领先水平ESG评级为B的公司有12家,ESG评级为C的公司有6家,ESG评级为d的公司有2家

打造全程低碳的绿色供应链。

众所周知,酿酒行业是制造业,也是资源密集型行业从上游种植到中游加工再到终端销售,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因此,行业需要面对政策影响,气候变化,经济波动,新冠肺炎疫情,公司治理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需要高度重视

而行业的发展和趋势,龙头企业往往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如此

根据各品牌价值研究院的研究,酒企ESG能力优秀的企业具有以下特点:多年坚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制定ESG战略体系和目标,深耕绿色发展,探索全产业链低碳方案,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投入人力物力帮助治理当地环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具体来说,在环境问题上,很多企业根据双碳目标制定了自己的节能减排计划,具体体现在将低碳行为融入供应链+生产+运营等环节,打造全链路减碳如贵州茅台提出打造绿色供应链,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供销全过程,通过践行绿色采购,绿色包装,不断提高生态环保的系统化水平

五粮液建立了三个阶段的零碳酒企:第一阶段是建设零碳工厂,开展生产碳排放管理,参与市场交易,实现自身碳排放中和,第二阶段是建设零碳供应链,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第三阶段是参与酿酒行业碳中性标准体系的制定同时,公司建立了定量监测—定性方案—定期披露的碳排放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全面智能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同样,顺鑫农业在报告中公布了相关环保绩效数据,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污水检测,废气处理等污染控制环节制定了详细的处置措施。

这些公开信息无疑能让投资者更直观地看到公司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和成果。

此外,水资源的保护也是酿造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山西汾酒和伊力特在水源保护方面采取了具体措施,如定期检查水源,定期检测水样,减少污水排放,提高循环水利用效率,改善和提升水源水质等

品质是共识,持续创新是新方向。

在社会责任方面,酿酒企业首先关注的是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建立高标准的管理机制,严格检测生产过程,实现产品可追溯,是业内通行的做法

例如,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方面,方水晶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检测中心,涵盖原材料,包装材料和生产流程成品的各项指标,包括食品安全指标,都是逐批检测的,确保每批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方水晶进一步参照世界主要国家的要求制定了内控标准,以确保方水晶的产品既符合国家标准,又符合国际标准

洋河建立了从原料种植到消费终端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控体系通过MES,LIMS,供应商协作平台等信息系统,搭建了全过程质量管理平台,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一键追溯,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评估,追溯和应急响应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除了自身内部对产品质量和员工利益的责任,很多酒企响应国家号召,将精准扶贫,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列为重点议题,为行业甚至整个行业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环境治理和社会责任的重点更多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公司治理是引导投资者决策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白酒企业优势突出,因为白酒企业在a股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很高

虽然酿酒行业是积极践行ESG理念,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的先行者,但整体而言,ESG能力仍有提升空间比如,环境治理实践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关键数据公开缺失,缺乏可持续创新实践

众所周知,酿酒是一个高耗水行业,企业不可能做到取水和节水的平衡相比节水,投资者可能更关心企业的具体用水量可是,一些企业不选择公开自己的用水量数据,而只公开循环水的使用和污水回用,这说明企业在水源保护方面仍有欠缺

此外,在持续创新方面,饮料相关企业的动能也略显不足以包装材料为例,企业可以采用可回收,可再生或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减少废弃包装材料的处理对环境的污染这方面,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提到

在运营创新方面,企业在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总体比例仍然较低,仍需加大对提高低碳减排的投入同时,也应积极尝试技术创新,通过不断创新或引入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减少碳排放

上一篇:中国8个月来首次增持美国国债,持有量升至 返回列表下一篇:

25